脚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脚轮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国外如何杜绝医生拿回扣

发布时间:2020-07-13 15:45:22 阅读: 来源:脚轮厂家

西方很多国家摆脱了“以药养医”的模式。图为一位德国医生(右)为六个月大的孩子检查身体。路透社

医改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中国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初见成效,最新的成绩是将药品分销企业给医生个人提成的“暗扣”,改为医院与药企间明码实价、由医院将药企“明扣”纳入绩效再行分配的“新体制”。

其实这种“以药养医”模式,也曾经让其他国家政府头疼,为了保证医药透明,早在13世纪欧洲就出现了剥离医疗和药品行业的法律。不过,牵扯复杂的利益关系,将原本一体的诊疗和药剂行业施行剥离,从来都很艰难。

日本:向“以药养医”开刀

日本也曾经被“以药养医”的问题困扰过。即使在战后美军托管时代提出“建设现代医药制度”的目标,可相关各方依旧无动于衷。那时的日本,医药费用奇高,药品安全事故频发。

其实,“以药养医”现象只是表象问题,深层次症结在于医患药三者没有达成均衡、自由的经济关系,患者在三方的经济关系中必然处于弱势。因此,日本政府在1957年建立了强制全部国民加入的“国民健康保险”。根据规定,凡日本公民,必须于户籍所在地加入国民健康保险,缴纳保险金额度与个人所得税金额成正比。此后再到医院看病,个人只需承担的诊疗费和医药费到今天已降低到30%。除了个别没有户籍的流浪汉,日本超过99%的人口已经全部纳入国民健康保险的管理中,号称覆盖率世界第一。

这一举措,基本切断了患者作为个人与医药行业的经济关系。在国民健康保险的制度建立后,医院和药店只能向患者收取30%的费用,其余必须向政府和大型保险公司收取。这样一来,医患药三者的经济关系就转换成了医保药三方。这一转换,正是改变“以药养医”现状的基础。

一条利益链条斩断之后,日本政府找到了补偿性措施来弥补。那就是医生已经成为纯粹的诊疗师,其行医收入主要是通过实施诊疗,填写诊疗卡,换取收入。

然而单纯依靠诊疗,无法保障医生收入,政府便大幅提高医生的诊疗报酬。多次改革之后,1974年底医生的处方费提升为年初的8.3倍,那年也被称为“日本医药分业元年”。1990年,医生诊疗报酬已经比30年前提高了12倍。医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从药品变成了医术。医术高超、具备服务精神的医生,被患者预约的次数就会增多,收入也会随之提高。而政府提高诊疗报酬的资本一方面源自前文提到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另一方面则是对药品售价的重拳打压。

提高诊疗薪酬的措施,保障了医生的技术收益,却无法完全断绝医生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只有缩小药价的差额利益,降低市场药价,让医生在药品买卖中无利可图,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为此,日本政府也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探索历程,直到1992年,才终于出台了有效控制药价的政策。

这就是由政府来规定药品的基准价。但为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想办法将药局从医院剥离,作为独立的行业扶植发展。为此,日本又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在政府的协调下,大部分药局已经从出售非处方药的小店,进化为具备了针对各种处方出售药品能力的大店。这种进化不仅来自政府对药品供应的调控,更在于一个专门性人才——药剂师队伍的发展壮大。所有的药剂师都是经过大学药学部以上专业培养,并通过考试持证上岗。

日本政府还要求药剂师核实医生开具的处方,并为患者建立服药档案,同时提倡患者长期去同一家药房买药。这样一来,患者和药剂师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对医院的依赖程度变低。在这一基础上,政府再重拳打击药价,就会变得容易许多。

1992年,日本厚生省颁布了药品定价计算公式。市场公定价的误差不能超过政府基准价的百分比限制,否则就是违法。这个百分比在2000年之后稳定在2%。也就是说,政府给药局流出足够的利润空间,却限制其成为暴利产业。

在药品价格稳定的基础上,药剂师和医生一样,专业水准和服务精神越出色,主动上门抓药的患者也就越多,出色的药剂师也逐渐加入高收入人群。至此,患者不再担心看病贵,医生和药剂师在去掉灰色收入之后,反而成为了有机会名利双收的高薪职业。

桑拿服

宝鸡设计工作服

新余定制工作服

华蓥工服订制